漏斗形和渦卷形裝飾,被用來裝飾教堂外觀的比例非常高,甚至已經成了一種慣例,也因此,這兩種裝飾物幾乎成了巴洛克式建築的標誌。外觀奇特的渦卷形裝飾,不僅是用來裝飾建築物而已,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功能,即是提高建築物的穩定性,成為建築物的扶壁。幾乎毫無例外的,當時的教堂屋頂都採用拱頂。拱頂是由一組一組的「拱」組合而成的,而各個拱又會對牆壁產生推力。因此,必須使用扶壁來承受這種壓力。
扶壁在中世紀的建築裡,就已經被廣泛地使用了,因為中世紀的建物,最先遭遇到推力的問題。而為了將扶壁放進巴洛克式建築中,就必須先使其外觀和其他建築體的外觀和諧並存才行,以免人們把巴洛克建築,與來自「蠻夷之邦」的哥德式建築相提並論。而倒三角形裝飾物,剛好可以解決掉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對於一個極為強調建築外觀的協調性的時代而言,並不是一個小問題。所以,當時英國最偉大的建築師克里斯多夫.烏仁(Christopher Wren),在無法找出其他理由來使用造型特殊的渦卷形裝飾物,又不得不為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建造扶壁時,作了一個勇敢的決定: 就是使用渦卷形裝飾物做扶壁,並且將側殿的牆壁加到和中殿的牆壁一樣高,讓兩個側殿矗立在中殿身邊,而這麼做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掩飾形狀「不規則」的渦卷形扶壁。
巴洛克建築師認為建築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個觀念也使人們對建築的看法有了轉變,人們不再認為建築物是由眾多可以單獨被分析的單元(例如:正面、牆壁、內牆、圓屋頂、半圓形的側殿等等單元),所堆積起來的東西。因此,傳統的建築規則被淡化或被徹底拋棄了。例如,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們認為,一座教堂或豪宅的正面,應該由一個立方體,或者數個分別與建築物中每一個平面互相對應的立方體組合而成。但巴洛克時期的建築師們卻認為,建築物的正面就是建築物的外觀,代表著這座建築給人的第一印象,應該擁有一個和諧且統一的風格。
雖然,巴洛克建築仍然保留了一座建築物必須平均劃分為許多屋舍的傳統規劃,但是,在建造正面的中央部分時,仍然會比較注意中央這個建築本身的上下整體性,而非中央和兩側建築的搭配關係,如此一來,加強垂直方向的設計,會讓建築物顯得挺拔、突出,並且和水平方向的設計形成鮮明的對比。不過也正因為如此,透過各種技法,正面的牆壁上突顯的部分,會都集中在中央,例如:裝飾用的圓柱、三角牆、曲線等等。所以相對於兩側,中央部分擁有絕對的主導地位。儘管第一眼看到這樣的建築物,會覺得正面部分似乎被切割成一條條水平線,但如果再仔細觀察,就會發覺它是沿著垂直的方向組織而成的。而正中間的那一塊面積相對的顯得大些,也顯得更重要,愈靠近兩側的部分,視覺印象就沒有那麼的強烈了。
|文章節錄:《你不可不知道的歐洲藝術與建築風格》/華滋出版
|圖片來源:克里斯多夫.烏仁最後建成的主教座堂。
Chrome: https://www.google.com/chrome/browser/desktop/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