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親愛的表弟:亞伯特親王

2016/08/26
【新書推薦】親愛的表弟:亞伯特親王
1819年維多利亞女王一生的摯愛-亞伯特親王誕生了,深具現代化思想的他在世時推動了許多建設……

  1819年出生於德國巴伐利亞科堡(Coburg) 的亞伯特親王(Albert, Prince Consort,1819-1861年),是德意志地區薩克森-哥達-阿爾滕堡(Sachsen-Gotha-Altenburg)公國的王子,以血統年紀來論,亞伯特是比維多利亞女王晚三個月出生的表弟。

  亞伯特的青年時期大多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度過,由當時著名的數學家,發明身高體重指數(BMI)測量法的凱特勒(Lambert Adolphe Jacques Quetelet,1796-1874年)對他進行貴族精英式的教育,因此對於法律、政治與經濟、哲學以及藝術史,甚至是擊劍與馬術,皆為亞伯特鑽研精通的項目。

  亞伯特與維多利亞的首次會面是在1836年五月,他隨同父親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赴英國拜會參訪,儘管當時威廉四世仍在位,但無子嗣的他已指定侄女維多利亞為英國王位第一繼承人,也因此維多利亞未來將選擇何者為夫婿,動見觀瞻。這對表姊弟的首次會晤均給彼此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維多利亞還特別在日記裡寫到「亞伯特有著和我一樣顏色的頭髮,模樣非常英俊。有雙深藍的大眼與漂亮的鼻子,牙齒潔白,說話也很好聽。他還善於用表情來表達感受。」

  後來雙方保持了固定的通信,逐漸產生了情愫。儘管維多利亞對過早步入婚姻禮堂顯得有些排斥,但在1837年六月維多利亞登基加冕之後,她也不可免俗地多次與幕僚顧問、內閣談及此事。最終她與亞伯特於1839年的會面拍板定案,對於亞伯特將要勝任的角色而具備的素養維多利亞感到十分欣賞,兩人在1840年的二月於倫敦聖詹姆斯宮的皇家禮拜堂舉行王室婚禮慶典。亞伯特也經由樞密院令而被授予親王稱號。

  生活在十九世紀那個充滿理性與進步觀念時代的亞伯特親王也深具現代化的思想,他贊同推動國家在教育、社會福利與奴隸制度的改革,尤其是他時常利用「王夫」的身分,四處登台演講闡述改善勞工階層生活條件的相關主題,並直言幫助社會弱勢族群「是那些深受老天眷顧,擁有地位、財富和良好教育的人們的責任」。1847年,亞伯特親王擔任了劍橋大學校長,並對傳統大學教育的課程進行了革新,增加了現代史與自然學科的課程。在擔任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主席期間的亞伯特,更舉辦了多次演講與學術會議,並大力獎掖贊助如達爾文等科學家之間的劃時代研究,儘管受到來自教會勢力的壓力,但親王仍義無反顧地推動鼓吹教育文化與科學的相關事業。

  1851年,倫敦舉辦了史上第一屆的世界博覽會,此次盛會的最大倡議者即是亞伯特親王。這座位於海德公園內由四千兩百萬噸的鋼鐵構件和三十萬片的玻璃建造,外觀透明亮麗的雄偉展館便是前文所提過的水晶宮(The Crystal Palace)。當時來自世界二十五個國家的人們匯集在水晶宮的穹頂下,見證了這次規模空前的盛會, 大功率蒸汽機、高速汽輪船、隧道與橋樑模型,甚至連精緻鐘錶和假牙義肢等森羅萬象的物件,全都呈現在展場民眾面前。這也是史上首次各國政要與民眾不是為了解決軍事糾紛或進行政治歧見,更不是為了宗教朝聖,而是共同齊聚展示、見證人類的進步與繁榮。

  該次的博覽會,是英國透過娛樂性的方式,提供了一個展場平台向民眾上了一門豐富內容的課程,從而了解各國的工商發展情況, 也擴大的國際觀視野。其次英國也經由此次展覽,建構起有效的宣傳裝置,向世界展示它強大穩健的國力。水晶宮展場四面八方不時有光線射入,形成壯麗迷離的空間光影效果,參觀民眾莫不如醉如痴。當亞伯特陪同女王出席博覽會開幕儀式時,女王表示這是英國歷史上最隆重、最美麗堂皇的一天,身邊的亞伯特不僅感到對自己、對女王也對國家充滿了無比的驕傲與自信。

 

|文章節錄:《名偵探與柯南:福爾摩斯藝文事件簿》/華滋出版
|圖片來源: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上諾伍德的水晶宮》(Upper Norwood, Crystal Palace)

相關商品
拾筆客
  • 名偵探與柯南:福爾摩斯藝文事件簿──追捕兇手還得引經據典!?
    NT$394
    0
  • 你不可不知道的歐洲藝術與建築風格
    NT$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