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與樂的藝術家――保羅.克利

2016/06/29
詩與樂的藝術家――保羅.克利
保羅.克利於逝世1940年6月29日,66年後,我們回首大師的晚年,讓世人一同嘆息藝術之路的崎嶇。

    1933年十月,也就是希特勒上台的那一年,德國國家文化委員會轄下的一個形象藝術委員會,攏絡了許多畫家及雕塑家,於是舉辦了一次德國藝術大型作品展,這次畫展展出的當然都是些寫實主義的二流作品,藉以宣揚德國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了陪襯這次畫展、迎合納粹黨的口味,宣傳部又組織了一次名為「頹廢藝術」(Entartes Kunst)的畫展,這個畫展中就包括了克利的十七幅作品在內。其中一幅在「目錄」中刊載時,旁邊還特意放了一幅由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所畫的畫。這個用意明顯表示了當權者對克利作品的打壓。這對克利來說無疑又是一次重大的打擊。

    這次事件所帶來的羞辱,卻因當年一連串發生的好事而被沖淡許多:首先克利的健康情況恢復了許多,使他能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工作,1937年他就完成了二百六十四幅作品;其次,年初他那位在巴黎的老朋友康丁斯基,在伯恩藝術博物館舉辦重要個人作品展時順道過來探望他;十一月他和到瑞士來旅行的畢卡索再次會面;次年四月,他又接待了布拉克的到訪。雖然在納粹德國,克利受到諸多不公平的抨擊,但無損於他在國際藝壇的重要地位,他的畫展一次又一次地在歐洲及美國各地盛大展出,且受到大眾的喜愛。

    1939年九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克利因此得以對普拉多美術館一些重要作品進行深入的研究。普拉多美術館不僅是歐洲最好的美術館之一,而且也是西班牙最大的藝術畫廊。西班牙內戰結束時,共和政府將此美術館的監護權,移交給位於日內瓦的國際聯盟。該館中的藝術珍品,曾在瑞士萊芒市的藝術和歷史博物館展出,克利曾兩度參觀這個畫展。1939年同時也是克利創作精力旺盛的一年。儘管他的健康每況愈下,他還是努力創作出一千二百五十三幅作品,其中大部份皆為素描。

    克利後期創作的作品,和以前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後期的作品主要包括了自1936年以後,以及臨終時未完成的一些作品。在這些作品中,克利運用艷麗的色彩、沒有層次的色調及黑色的粗線條構築畫面,故意製造出一種殘忍、粗暴的效果。或許他想運用這種畫法和技巧,來表達他當時的心境。當時他一方面對自己所患的絕症深感不安,另一方面也為他所熱愛的德國面臨危險的政治形勢,及他所預見即將到來的世界性災難,憂心不已。從他後期作品的一些標題,例如:「恐懼突生」(Angstausbruch)、「沈醉」(ImoRausch)、「死與火」(Tod und Feuer,圖116)等,不難看出他當時低落的情緒。

    1940年一月,克利的作品在紐約藝術學生聯盟展出;二月,在麻州劍橋的哈佛大學德國博物館展出。幾乎同時,蘇黎世美術館也舉辦了克利的大型畫展。五月,克利住進了位於提奇諾州奧爾索里諾的一家小醫院。1940年6月29日,他在洛迦諾附近的穆拉爾托診所去世,享年六十歲。克利的屍體火化後,骨灰葬在城堡坡公墓,墓誌銘上這樣寫著:

「他的一生是無法理解的,因為他活在橫跨著過去和未來的人們生活中。」

|文章節錄:《克利教學筆記》/華滋出版
|圖片來源:保羅.克利,《徵兆》,1927年

相關商品
拾筆客
  • 克利教學筆記
    NT$23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