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

2016/06/08
舒曼
舒曼生於1810年6月8日,不只是音樂家,他還有另一個夢想,是個才華洋溢的人喔!

  德國作曲家舒曼,於一八一○年六月八日出生於茲維考(Zwickau),在當時這是一個人口只有四千人的小鄉鎮, 座落於當時的薩遜尼邦(Saxony)──位於德國古城德勒斯登(Dresden)和萊比錫(Leipzig)中間,離兩座古城各六十英里。舒曼的父親奧古斯特(August)對文學很有興趣,自己也寫小說,後經營出版業,是茲維考地方唯一一家報紙的發行者,在當地很有影響力。這樣的社會地位,讓出生在小城的舒曼,從小就自認日後將成為名人。

  十六歲時,他父親過世了,但因為出版事業經營成功,所留下的遺產,讓舒曼一家多年經濟無虞。日後舒曼在青年時期甚至還可以到處旅行、進大學、學音樂,最後更能安心以作曲為業,無需掛心收入。舒曼因此對父親懷抱著很深的感激和孺慕之情,一直到多年後,他都還常提到父親過世的日子。但他對母親(Christiane Schnabel)的感情則較淡,部份原因可能是因為她堅決反對舒曼投身音樂事業。但她其實是最早看出舒曼音樂天份,並讓他接受音樂教育的人。

  舒曼在七歲開始學鋼琴,他的老師 Gottfried Kuntsch 雖然琴技平平,但卻頗具慧眼,他一眼就看出舒曼的音樂天份,並適度地予以各種養份灌溉。他給舒曼最大的影響,應該就是在家中舉辦的業餘音樂會,他名之為「詩與音樂的夜間娛樂」(Deklamatorisch-musikalischen Abendunterhaltung),在這個近似私人的發表會上,他讓學生們演奏和朗誦文學作品,而舒曼有連續七年都在這些晚會上既朗誦又彈奏鋼琴。這種對音樂和浪漫時代文學的同等看重,日後在舒曼的作品中會發揮極大的影響力。舒曼自己顯然也知道老師對他的影響,因此終其一生都對老師深表感激,兩人經常有書信往返,樂譜和禮物也經常來往於兩人之間。

  在老師的指導下,舒曼不僅會彈鋼琴,也會拉奏大提琴和吹長笛。他的鋼琴技巧,其實還算出色,可以彈奏一些當時時興作曲家如胡邁爾(J. N. Hummel)和莫歇里斯(I. Moscheles)還有徹爾尼(C. Czerny)的作品。不過,他對貝多芬卻毫無耳聞。據考證,他應該一直到一八二六年,十五歲左右才第一次聽到貝多芬的作品。因為貝多芬在當時已經是退流行的作曲家了,要到十九世紀中葉,貝多芬才又重新獲得重視。

  在這同時,舒曼內心的創作慾望就已經很強烈了。他曾說,他有一種想要創作的衝動,音樂和文學,任何一樣都可以。他在十二歲時寫下第一首中長篇的樂曲:依詩篇一五○寫成的管弦樂與合唱團的作品。其實他在學鋼琴後不久,就已經自發性地即興創作,譜寫一些小品。這時的他,在作曲理論、和聲學或曲式上都沒有受過訓練,只是一股創作的衝動和藝術家的野心在驅使著他。不過,這時期的舒曼最大的注意力還是放在文學作品上,而且他還慎重地考慮過要成為作家。對他影響最深的浪漫時代作家包括了歌德(J. W. von Goethe)、席勒(F. Schiller)、拜倫(Byron)、尚.保羅.李赫特(Jean Paul Richter),其中尤以尚.保羅對他的影響最深。

  舒曼的父親很顯然是有意想讓他走上音樂家之路的,因為就在他過世前不久,他還接洽過當時德國最具影響力的作曲家韋伯(C. M. von Weber),想請這位當時在德勒斯登擔任樂長的作曲家擔任舒曼的老師,可惜韋伯當時已經染上肺癆,不久就與世長辭。沒多久,舒曼的父親也跟著去世。

  其後,他母親就明顯不樂意見到兒子投身音樂事業,於是說服他前往萊比錫學習法律。就在這時,舒曼也發現了舒伯特(F. Schubert)的音樂,並深深為他的藝術歌曲所著迷。在一八二八年舒伯特過世後不久,他的日記上還寫著「舒伯特死了」這些字。而同時期,他的日記上也紀錄了他對巴哈、莫札特、海頓音樂的研究。

  母親希望舒曼學習法律,是希望他能夠有一份收入穩定的職業。舒曼於是來到萊比錫攻讀法律,但萊比錫也是當時歐洲音樂重鎮之一,在此的音樂演出活動,可以說是全歐洲水準和頻率最高的。舒曼一方面面對著來自音樂的吸引力,一方面則因為對法律的缺乏興趣,讓他生活的重心開始偏移,他把大量時間都花在自修音樂上,法律系的課他反而很少去上。這時的他也開始寫作藝術歌曲,甚至也曾一度打算進修和聲、對位和數字低音。不過這些卻都只是空想,因為他另外還有一個夢想,就是……

 

|文章節錄:《舒曼100首經典創作及其故事》/華滋出版
|圖片來源:舒曼曾就讀的茲維考中學。

相關商品
拾筆客
  • 舒曼100首經典創作及其故事(附CD)
    NT$22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