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主要以歐洲白人移民後裔為主體,因此走在首都的街上,遇到的人事物往往讓人有身在歐洲的錯覺。阿根廷人盡力把太平洋彼岸歐洲的一切,一一複製到太平洋的另一邊的這裡。
他們學習法國,從埋葬偉人的先賢寺到歌劇院,阿根廷人不僅複製,還把這些屬於門面的東西做到極致。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科隆大劇院 (TeatroColón),就被稱為是世界上最好的五大劇院之一,愛面子的阿根廷人就是想在世界留名。不過這些漂亮的建築物不僅是作為觀賞用的,阿根廷人使用得相當頻繁,即使所得未及歐洲,但對於藝文活動與美感的要求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就在市區的街道上的某棟建築物,從外觀完全看不出裡面藏了一座歌劇院。這座歌劇院因年久失修,原本面臨拆遷的命運,卻獲得類似阿根廷的誠品書店青睞,將這裡改裝成書局。本來作為主要觀眾席的地方,現在擺上了一排排的圖書;兩旁觀賞表演的小包廂也提供給客人看書;主舞台的位置,現在變成了一間由書店經營的咖啡廳。一進入這間書局,超挑高的大廳帶來視覺上的震撼;挑了本書坐在小包廂內,不遠處傳來陣陣咖啡香,書裡的世界絲毫不比過去舞台上的表演遜色。
近年來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阿根廷足球明星梅西 (Messi),再次證明這項從歐洲興起的運動,拉美才是它發揚光大的地方,自然阿根廷的小男孩都有一個足球夢。由瑪丹娜主演的電影《阿根廷別為我哭泣》中,阿根廷國母Evita,因其美貌及備受爭議的言行,這在西方世界原本是難以讓人接受的,可是在這片魔幻寫實之地上,不可能的事情也成為可能。今日人們已不記得阿根廷當時的總統,只記得這位戲劇張力十足的Evita,從市郊法國公墓中她的墓,到市區建築物上出現她的影子,仍吸引阿根廷與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觀看這齣令人難忘的戲劇。
在速食店裡,我們遇到一個想當老師的女孩和一位想當警察的小男孩,不知是否因Evita的影響,他們舉手投足間竟有明星風采,以致接著一對想當歌星的兄妹,毫不扭捏地在陌生人面前開始唱歌,也就不讓人意外了。
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歐洲人,抵達這片奇幻之地,逐漸成了阿根廷人後,一方面想保留祖先文化之根,一方面卻積極地想展現出一個全新的開始,所以他們修築了世界最寬的馬路——七月九日大道(Avenida 9 de Julio),在紀念阿根廷的獨立紀念日,仍要表達自己到了這個新世界的企圖心,成為世界第一。另一方面,首都的道路也很有趣,不似臺灣把路分成幾段,這裡偏愛將一條路編號到底,因此常常見到上百、上千號,這或許也算是阿根廷的另一特色吧。
不知道是不是到了新大陸的歐洲人,終可以甩開過去在歐陸面臨的飽和人口壓力,於是他們急著在偌大的平原上蓋新房子,他們鼓勵藝術家創作,一座座新奇美麗的裝置藝術,於焉在市區誕生,當地人們看著這些美輪美奐的藝術品,心中充滿了驕傲;不過當一陣大雨降下後,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粗糙的基本建設的真實面貌便顯露出來。如此一座偉大的現代化城市,除了土地規劃十分不理想外,無下水道系統,更讓市區在大雨後成為水鄉澤國。儒家思想背景的我們,選擇樸實但安全的生活模式,孰好:孰壞?看到醉人的探戈表演後,我沒有答案。市區一處治安死角 La Boca的Caminito區域,即使遊客如織,但市政府仍未完善規劃地鐵系統,而包含我們在內的國際遊客,仍前仆後繼想要前往這個隨時可能遭到搶劫危機的區域,看看五顏六色的房子,體驗街角已然商業化的探戈表演。已將儒家思想內化的我,阿根廷這種寫實卻又不真實的生活方式,讓我不禁開始欣賞這塊魔幻之地。
--
本文節錄自《魔幻中南美》ㄧ書
Chrome: https://www.google.com/chrome/browser/desktop/index.html